在郴州爱尔眼科医院的下乡义诊中,发现翼状胬肉在农村病患基数较大。而大多病患尚不自知这是何病,以及它的危害性,抱着拖一拖的想法,视力悄悄被其吞噬。翼状胬肉一般位于眼球内侧,肉眼即可识别。眼白上长出不明赘生物,渐渐向黑眼珠蔓延,这就是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是睑裂区球结膜及纤维血管膜增生,呈翼状侵入角膜,因形态像昆虫的翅膀而得名。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俗称息肉。
翼状胬肉的病因
翼状胬肉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无定论。目前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物理化学因素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翼状胬肉的发生与环境因素的刺激有关。生活在炎热、日照量太、灰尘多的地区发病率较高。这是因为睑裂部球结膜长期暴露受日光(特别是紫外线)照射,风沙灰尘、烟雾的慢性刺激,使球结膜及结膜下组织发生变性、充血、增生肥厚,并逐渐向角膜内发展,破坏角膜上皮及前弹力层并与之粘连长大。
慢性炎症刺激
研究认为,患者长期工作疲劳、熬夜、睡眠不足及沙眼等慢性炎症刺激。使基底细胞发生代谢异常致产生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促血管新生因子,使纤维增生及血管新生。
免疫因素
有学者认为,翼状胬肉的形成与免疫功能改变有一定关系。
遗传因素
有研究认为,翼状胬肉的发生是一种不典型低显率的显性遗传。
翼状胬肉的危害
难受:
患者初期,一般无自觉症状,或有轻微异物感。
眼红:
胬肉如果充血会呈现红色,因此患者会抱怨自己眼睛发红。
失明:
胬肉逐渐长入黑眼珠较多时,会“侵蚀”角膜,会牵拉产生散光,引起视力下降。长到角膜中央、遮盖瞳孔区,就会引起失明。
更可怕的是,这个过程是不知不觉、无痛无痒、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等引起重视时,往往已经影响到视觉功能,产生了致盲的危害。
翼状胬肉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避免风沙、尘埃、太阳光线刺激,长期户外工作宜戴防护眼镜。
治疗:翼状胬肉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方式,只能通过手术切除。手术的方式很多,#常用的是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爱尔眼科医院开展的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创伤小,术后复发率较低,因此该手术颇受广大患者的青睐。
由于这项手术应用了现代显微手术技术,目前的做法是:只要长入角膜缘内,均建议早期手术,对于未长入角膜缘内者(睑裂斑),如果有美容要求或者反复发炎,也可手术。翼状胬肉越大,手术难度越大,创伤也越大,复发率越高。因此,早手术,好处多。
手术时间选择对术后视力的影响
翼状胬肉很大,已达到瞳孔区,严重影响视力,术后角膜会留下明显的疤痕,视力不能完全恢复;
翼状胬肉很大,完全遮盖瞳孔区,失明,术后角膜会留下明显的疤痕,术后只能恢复很少的视力;
翼状胬肉很小,视力不受影响,术后几乎不留疤痕,不影响美观。
“年轻人应该多关心留守在农村的老人。”爱尔眼科专家提倡,在阳春叁月气温适宜的时候,可回家查查家中老人的眼睛情况,翼状胬肉很好辨认,如果发现眼睛里长了“肉”,应及早到眼科医院进行治疗。
郴州爱尔眼科医院角膜专家李国日主任温馨提醒:眼睛是我们的重要部位,选择到正规专业的眼科医院检查确诊后再积极治疗,这样才有安全保障!